同濟致藍概念驗證中心開放場景生態發布活動舉行
8月2日,“無界·無畏 永‘五’止境”同濟致藍概念驗證中心開放場景生態發布活動在嘉定校區舉行,副校長石振明出席并致辭。活動由同濟大學指導,上海同濟技術轉移服務有限公司、同濟科技園嘉定園主辦,上海同陸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承辦,自主智能交通產教融合創新創業聯盟協辦,標志著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創新生態建設邁入新階段。
石振明在開幕致辭中高度肯定了概念驗證中心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核心價值,表示同濟大學將全力支持中心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機制,以開放生態之力,共筑交通數字化的中國方案,并為“同濟致藍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概念驗證中心”揭牌。
現場同步發布四大概念驗證場景,展現中心強大的生態聚合能力:上海市道路運輸事業發展中心,共建“省級智慧路網云控平臺——云路智管場景”;上海市徐匯區市政管理中心,打造“城市道路數智管養平臺——徐匯精管場景”;上海靜安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建立“都市核心區品質管養體系——蘇河灣區樣板”;上海陸家嘴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構建“濱江公共空間管養系統——前灘示范區”。政府提供場景“試卷”,企業提出痛點“考題”,高校研發技術“解法”,投資機構篩選價值“答案”,推動科技—創新—產業的通達。
在概念驗證成果發布環節,上海同陸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曉明從產業落地、概念驗證角度,現場發布了系列概念驗證成果,彰顯出成果轉化及概念驗證強大的科研技術推動活力。活動同時完成“同濟科技園嘉定園——同陸云認股權簽約儀式”,通過“技術+資本+產業”深度綁定模式,為創新成果產業化注入強勁動力。
同濟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杜豫川從交通基礎設施技術發展角度,以《道路基礎設施數字化技術體系及智能運維發展》為題,深入解析了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前景與商業化路徑。報告中提出的“快變量、中變量、慢變量”的數字交通系統數據要素時間更新頻率,深刻剖析了交通基礎設施典型的“中期漸變”特性,為交通基礎設施感知提供了多維變頻眾籌感知的可行途徑。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院長李興華從政策戰略角度,圍繞“科技—創新—產業的通達”主題,從國外發展現狀到國內政策支撐,深刻闡釋了行業發展的策略方向。整場分享從宏觀—中觀—微觀角度剖析了產業生態,為大家描繪出智慧交通的壯闊圖景。
同濟致藍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概念驗證中心的正式揭牌,是構建開放創新生態的重要里程碑。中心以“無界·無畏”之姿,匯聚政產學研用多方力量,致力于成為交通數字化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概念驗證“加速器”和開放場景“試驗田”,持續將創新勢能轉化為驅動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的核心動力。未來,中心將秉承“永‘五’止境”精神,不斷拓展創新邊界,深化場景應用,為交通強國與智慧城市建設貢獻核心科技力量。
同濟大學科技園成立于2001年,2003年經科技部、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同濟大學科技園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大學科技園的大學屬性、科技屬性和區域屬性,始終堅守大學科技園的初心與使命,在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科技型創業企業和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方面成果卓著,先后獲評“A類(優秀)國家大學科技園”“A類(優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區”“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國家備案眾創空間”。2022年,同濟大學科技園還成功入選了科技部、教育部發布的“同濟大學自主智能未來產業科技園”的試點建設名單,全國僅10家入選。
在深化服務內涵的同時,同濟大學科技園積極圍繞校區布局,拓展空間載體,園區與學校校區、所在城區形成緊密的“三區聯動、三城融合”格局,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輸出“同濟智慧”“同濟方案”,形成了“環同濟知識經濟圈”品牌。后續,同濟大學科技園將進一步聚焦優勢學科群,瞄準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努力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雙中心”。
同濟大學出版社攜1300余種精選圖書參展2025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
首度踏足格陵蘭島和冰島,同濟大學第二屆“氣候變化與全球治理”極地暑期學校...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都交給同濟!”
同濟大學出版社攜1300余種精選圖書參展2025上海書...
同濟大學30門課程獲2025年度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
首度踏足格陵蘭島和冰島,同濟大學第二屆“氣候變...
歡迎依托同濟大學申報202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袁烽教授榮獲“申教名匠”稱號
四方簽約,由同濟大學、南京大學共建的水污染控制...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